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3-12
【来源:名牌时报】
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社区便民体系
□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 程 红
近年来,北京市商务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为指导,积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全市社区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居民消费便利程度明显提高。
目前,北京市连锁超市的社区覆盖率已经由5年前的40%提高到90%,北京市连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95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5年前的12%提高到去年的32%,其中,便利店赢得了半壁江山。
北京市商业及社区商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消费规模稳步扩大,连续第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市场持续繁荣;商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增长方式加快转变,行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社区商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便利程度明显提高。
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社区的便民商业设施仍显不足;二是社区商业的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三是社区商业的连锁化、品牌化企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社区商业合作:
一是继续开展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在全市开展商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重点选择和建设一批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力争到2008年,建设和形成100个示范社区,初步完成社区商业建设和改造工作。
二是积极推进6条线联动进社区工作。为迎接奥运会的召开,积极推进6条线(生鲜超市、便利店、餐饮、便民菜店、洗衣保洁、再生资源和旧货回收)联动进社区,到2008年在城八区规范和新建社区里设立便民超市和便利店1000家,便民超市和便利店社区覆盖率力争达到95%以上;新建和升级改造规范化社区菜市场150家、社区便民配送菜店300家。
三是不断丰富和创新社区商业的便民服务功能。在不断规范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企业不断丰富和完善便民服务功能,增加便民服务项目,特别是在公共收费、宅送服务、订购服务、传真、复印、冲扩、自动取款、刷卡支付等方面要有所突破。
四是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个人参与社区商业建设和便民服务。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积极引导企业、个人运用连锁经营等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再生资源回收等各类便民、利民的网点。同时,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把社区创业就业与发展社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社区超市如何准确定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博士 胡定寰
以某个居民小区或者相邻的若干居民小区中的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超市日益活跃。社区超市持续发展的关键,除了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外,更加重要的是,维持一定数量的顾客,在使顾客获得满意服务的同时,使经营者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虽然目前政府部门对社区超市的发展非常关注,业内人士也看好投资机遇,但目前社区超市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物流配送成本较高,直接影响到零售价格,特别是部分生鲜食品价格高于农贸市场,对顾客的吸引力不是很大。
相对于“一站式购物”而言,超市可分为:每周购买超市、2到3天购买超市、每日购买一到数次的超市。
每周购买超市主要指大卖场和大型综合超市。能够通过“一站式购买”来满足消费者购买绝大部分生活用品的需求,价格有极大竞争力。商圈范围5000平方米,具备大型停车场。
2到3天购买超市主要指中型超市。除了供应日用品外,还有比较丰富的生鲜农产品品种。特别是肉类、家禽、水产品以及中高档的蔬菜和水果,这些生鲜产品可以在冷藏或冷冻柜中保存2至3天。商圈范围在1000平方米以内,顾客可以骑自行车或步行到达。
每日购买一到数次的超市主要指社区超市。主要经营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食品类、杂货商品(一般包括日常消耗品、保健用品、家庭用品、文具用品、日用工具等)、便利性商品、服务性商品、文化出版物。商圈范围300平方米左右,一般情况每个小区一家。
发展社区超市的关键在于降低经营成本,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和实惠。但在农贸市场的竞争压力下,超市只能够薄利经营生鲜农产品。而社区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又因规模小、品种过少、客流量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及由于物业成本高而造成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诸多因素,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