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中商联动态

中商联动态

2006年肉类工业发展的报告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6-26

【来源:中国肉类协会】

 

 

      2006年中国肉类食品业(涵指肉类禽蛋)的发展并不是顺风前进,产业链中受到几次资源安全性撞击,除局部地区水旱灾外,禽高致病流感的阴影依然笼罩,生猪脑膜炎及不明高热病困扰着养殖,与此同时,引发了价格波动,这些因素给全行业或局部地域在生产上、加工上和市场上都形成了不小振荡,表现出生产起伏,价格迷茫,供需不稳,给企业运行带来许多困难,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失。但由于企业成熟度不断提升,集约化程度不断成长,因而,2006年行业在推进中仍然稳步发展,全行业取得了良好运作和成绩。表现出继续增长态势:一是肉类产业仍具吸引力、投资量增加;二是肉类市场继续扩容,销售量增加;三是企业运作平稳,经济效益增加。这一成绩的取得为“十一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据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为2686家,其中畜禽屠宰加工为1613家、肉制品加工1073家;另外有肉类罐头制造企业83家。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总数比上年增加220家,其中屠宰增加137家、制品加工增加83家;罐头制造增加企业5家。

2006年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资产总额达到1302.22亿元,比上年增加158.32亿元,增长13.84%。其中畜禽屠宰加工形成资产额为656.68亿元,增加99.27亿元,增长17.81%;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资产额为645.54亿元,增加59.1亿元,增长10.07%。另外肉类罐头制造资产额31.15亿元,增加0.47亿元,增长1.54%。数据表明,畜禽屠宰加工对社会仍保持了一定吸引力,近年来,其投资量呈现着持续较快速度增长,而肉制品加工投资量仅保持在缓行中,一些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或被兼并或转产。

 

      在肉类工业投资形成资产量的分布上,明显地形成了梯次。第一梯次即前十位的地域有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四川、吉林、江苏、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工业资产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80%以上。其中山东、河南两地突显出工业集约水平,其资产量占第一梯次的50%,占到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的2/5。

      2006年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业销售总收入达到2701.42亿元,比上年增加445.86亿元,增长19.77%。其中畜禽屠宰加工销售为1417.86亿元,增加278.23亿元,增长24..42%;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销售为1283.56亿元,增加167.64亿元,增长15.03%。另外,肉禽类罐头制造销售为40.08亿元,增加5.91亿元,增长17.3%。数据表明,畜禽屠宰加工生鲜肉销售收入和增幅仍明显大于和快于肉制品销售收入增加和幅度增长。在全国肉类加工行业中,肉类工业销售收入也同样形成明显的地域梯次。第一梯次的地域是山东、河南、四川、辽宁、内蒙古、江苏、河北、吉林、黑龙江、北京等十个省、市、自治区,其销售总收入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80%以上。其中山东、河南、四川、辽宁四省销售收入最为突出,其销售量占第一梯次的70%,占全国总销售量的3/5。

      2006年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5.27亿元,比上年增加26.9亿元,增长34.33%。其中畜禽屠宰加工实现利润为47.04亿元,增加16.24亿元,增长52.73%;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实现利润为58.24亿元,增加10.67亿元,增长22.43%。另外,肉禽类罐头制造实现利润为1.95亿元,增加0.91亿元,增长87.5%。在肉类屠宰及肉类制品加工全行业实现总利润中,畜禽屠宰加工实现利润虽比肉制品加工利润的绝对增量少11.2亿元,但其增长幅度明显升高。在全行业中地域的企业效益水平有明显差异,排在第一梯次即前十位的省、自治区有山东、河南、内蒙古、四川、河北、辽宁、江苏、黑龙江、浙江、吉林等地,共实现利润占全国肉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利润90%左右。其中山东、河南、内蒙古三地实现利润占第一梯次的70%以上,占全国肉类工业总利润的7/10。

 

      这里特别指出,肉类屠宰及肉类制品加工业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历史性的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说明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规模效益及管理效益明显提升。

 

      本报告指出,2006年全国屠宰及肉类制品加工企业中,亏损企业仍有354家,占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13.18%,亏损金额达到6.6亿元。其中,畜禽屠宰亏损企业为217家,占全国屠宰及肉类制品加工规模企业的8.08%,占屠宰企业13.5%;亏损金额为4.7亿元,占行业全部亏损额的71.2%。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亏损企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