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中商联动态

中商联动态

第五十三届国际肉类科技大会在京召开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3-28

【来源: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质量部】

      2007年8月6日上午,第五十三届国际肉类科技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球各国、各地区的200多名肉类科技人员和国内100多名肉类科技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何济海,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明,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邓富江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何济海会长庄严宣布:“第五十三届国际肉类科技大会现在开幕!”农业部副部长接着讲话。他首先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然后简要介绍了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他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营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肉类等优质蛋白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中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64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2.2%。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农民现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30%。2006年,肉类总产量达到 8051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197万吨,禽肉产量 1509万吨,牛肉产量 750万吨,羊肉产量470万吨;禽蛋产量2945万吨;奶类产量 3302万吨。猪肉、羊肉和禽蛋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禽肉、牛肉和奶类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第三位。在畜产品数量增长的同时,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6月,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的有6260个,通过无公害认证的畜产品有3537个,涉及企业3012家。目前,中国畜牧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模化饲养发展迅速。目前,全国有近7万个畜禽养殖小区。生猪生产中出栏50头以上规模的比例达到37.2%。蛋鸡存栏 500只以上规模比例 68.2%,肉鸡出栏2000只以上规模比例75.2%,奶牛存栏5头以上规模比例54.4%。

 

      二是生产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在肉类总量中,猪肉比重为64.5%,比1980年下降3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禽肉比重达到18.7%,牛羊肉比重为15.1%,并正在向节粮型畜牧业生产结构转变。

 

      三是区域布局日趋合理。山东、河北、河南等三省的禽蛋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4.3%;河南、山东、河北、吉林、安徽等五省的牛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9.5%;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新疆等五省(区)的牛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65.8%;四川、河南、湖南、山东、河北等五省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1.8%,畜牧生产区域集中度明显提高,优势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四是产业化步伐加快,组织化程度提高。目前,全国共有58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其中畜牧业和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占四分之一。除龙头企业带动外,生产合作社和生产者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崛起,提高了农牧民组织化程度。

 

      五是国家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3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先后实施了“菜篮子”工程、动物保护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秸秆养畜等重大项目,相继出台了扶持家禽业和生猪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最近出台专门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资金就达91.7亿元。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畜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阶段还面临很多困难和诸多不利因素。第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使畜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加。第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壁垒、技术壁垒日益增多,国际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三,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第四,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第五,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第六,动物疫病对畜牧业生产的威胁依然存在;第七,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中国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畜牧业,保障畜产品数量供给和质量安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此,农业部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二是加快推行现代养殖方式。三是加大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四是加快畜牧产业化经营。五是有效控制动物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