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中国商贸流通业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报告

来源:中商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8-12-13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2018年12月11日)

改革开放40年来,商贸流通业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多重突破,取得了辉煌而伟大的成就。201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2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34倍,2018年可望达到40万亿元,即将成为世界上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经济体。目前,中国商贸流通行业增加值已经突破1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约13%;年成交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突破5000个,年成交额10万亿元,流通市场主体突破6600万户;吸纳就业近2亿人,占全国就业近四分之一;批发零售业对税收增长贡献率接近四分之一;全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连续第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商贸流通行业已经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主要力量和支撑。

一、中国商贸流通领域改革回顾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1978-2007年的三十年,是追赶、发展与改革的三十年,流通领域率先完成市场化改革、所有制结构深刻变迁,流通产业政策转型基本完成;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改进了民生,便利了人民生活;新兴业态快速崛起,规模扩张显著、大企业快速成长;流通业国际化发展迅猛、外资零售商全面进入中国;中国流通业现代化也在奋起追赶。

1978-1984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商贸流通领域改革主要集中在恢复和发展农村集市贸易,调整和改革农副产品购销体制、日用工业品价格、购销和批发体制,对小型企业试行“改、转、租、卖”,恢复基层供销社的合作商业性质等方面。本阶段改革呈现“放到哪里活到哪里”的局面,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市场活跃、繁荣,市场商品供应明显改善,商业网点迅速增加,居民衣、食等各种“难”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善。

1985-1991年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在商业管理体制方面简政放权,进一步改革商品管理体制、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取消日用工业品指令性计划、取消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改革多层次的批发体制为“三多一少”。1988年尝试价格改革闯关,放开价格,虽然出现“紧、涨、乱、抢”的局面,但是经过治理整顿,商业“四放开”的改革,很快恢复了市场正常秩序。

1992-2001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阶段,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出现高潮。商业企业股份制改革成效显著,非公有制商业进一步得到发展,成为流通领域市场主体的主要力量;外资商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尝试围绕大流通、大市场的体制和机构改革,行业协会走上前台;政府积极对商品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新探索,建立了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以假日经济为突破口开始了扩大消费、刺激消费的新政策尝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配送中心起步发展,互联网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在中国开始蓬勃兴起。

2002-2007年是入世后的适应与发展阶段。2003年商务部的成立打破了我国内外贸分割管理近50年的局面,通过清理市场流通法规文件,初步完成我国市场流通法律体系的框架设计。流通业对外全面开放,外商投资出现新变化。流通企业“抓大放小”,积极促进连锁经营,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2008-2018年的十年,是创新、变革与引领的十年。中国商贸流通业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农村流通体系、农村市场、营商环境、市场秩序和规范经营方面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探索了一条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道路。同时,出台了多样化的电子商务促进政策,体现在推进“互联网+”的运用方面,人工智能与流通业的结合方面,也兼顾了实体商业转型与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GDP增长速度和市场销售增幅有所回落,但中国流通业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仍保持有较大规模增长,直接带动和引领了社会总消费支出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量,为经济增长实现真正的增长方式转变和消费拉动型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居民消费观念和支付形式发生巨大变化,现代金融、信用消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以及非现金支付已经成为主流。

中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互联网人口,2017年达到7.72亿人,受此推动,中国的网上零售和快递物流发展迅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15年以来,以移动技术及其终端为载体的新消费、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零售新物种等概念被提出,移动电商异军突起,技术驱动了新商业的探索,部分实践更是领先全球。中国网络零售数额和占社会销售总额的比重稳居全球各国第一。

二、流通业的主要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40年商贸流通业的改革开放,以市场主体实践探索、流通管理体制变革、商品流通理论创新、流通行业全面开放为主线,取得了“四个突破”、“四个创新”、“全面开放”和“十大转变”为主的伟大成就,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个突破”,即突破以管制式分配为主要形式的产品流通体制,突破“重生产、轻流通”的理论认识误区,突破狭隘的供给性的、产品性的有形市场观念,突破体制约束,解放思想,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

“四个创新”,即流通理论创新,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和以商品交易市场、批发市场、工业品市场、农贸市场以及商业经营连锁化为代表的流通制度创新,以信息技术变革所推动的新商业革命为代表的互联网流通应用创新。

“全面开放”,即中国商贸流通业开放经历了商品开放、经营形式(业态)开放和资本开放三个阶段。随着入世后国内各项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国际接轨完成,目前外资商业在中国发展的主要诉求已经转变为要求“享受平等待遇”。本土零售业开始尝试“走出去”、谋求国际化发展空间。

“十大转变”,即中国商贸流通业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市场态势逆转,从国合商业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商业业态从单一、传统到现代、多元,交易方式和经营形式的多元化,多层次市场体系形成,流通技术、商业模式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等一系列转变。目前,商业整体呈现高质量发展,城乡市场的协调发展,市场秩序、商品安全和绿色商业、绿色消费的逐步规范,设施设备和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态势。

虽然中国商贸流通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就斐然,但是也要看到当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影响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升级;流通业城乡布局、区域结构、流通效率存在明显差距;品质消费与生活服务供需错配明显,存在消费外流现象;构建法制化营商环境虽有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消费环境、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等。

三、中国商贸流通业未来发展瞻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商贸流通业在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方面,大有可为。

面向未来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要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要更加注重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要,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提升流通业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转变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城镇和乡村市场协调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格局,实现均衡科学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水平,加快构建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要鼓励商业企业开展消费与流通领域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引导商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消费实现、市场拓展、精准营销和优化服务,带动商业模式创新。要创新统计监测、数据挖掘和预测预警,提升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和利用效率。

总之,中国商贸流通业的改革,是真正全面的、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充分相信市场,依靠市场,使中国流通改革从一开始就坚定地走在市场化改革的正确道路上。商贸流通领域改革开放40年,综合上下半场两阶段的发展来看,核心命题就是“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市场,本质上就是相信人民,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流通改变中国,亦将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