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商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2-10-22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较为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在复杂的环境下,我国经济基本面保持良好,但经济增速出现放缓。全年GDP达到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9.2%,增速比2010年放缓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9亿元,比2010年名义增长17.1%,增速比2010年放缓1.2个百分点,实际增速放缓3.2个百分点,创近六年新低。
在经济和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的环境中,2011年我国零售百强规模虽进一步扩大,但扩张速度放缓。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百强零售企业的统计数据,2011年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20121.7亿元,比2010年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增长20.9%,增速低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
一、2011年零售百强发展特点:
(一)零售百强销售规模扩张速度放缓
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20121.7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2010年回落0.9个百分点。从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增长速度看,2008年、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明显减慢,自2010年起百强企业规模又返20%以上的增速,稳步增长。扣除价格因素,2011年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实际增长15.3%,比2010年实际增速低2.8个百分点,但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快3.7个百分点。从近几年零售百强实际增速来看,除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以外,2011年实际增速低于其余年份,表明我国百强企业销售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二)零售百强入围门槛和入围企业规模持续提升
1.零售百强门槛升至30亿元,同比增长19%。
零售百强入围门槛逐步提高,2011年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提高至30亿元,比2010年增加4.8亿元,增幅为19.0%,比2010年降低2.2个百分点。
2.过千亿元的企业达到4个,超半数企业销售过百亿元。
2011年我国零售百强中销售额过千亿元的企业在2010年苏宁、国美、百联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大连大商以1101亿元的销售额位居第四个过千亿元企业。其中国美和苏宁两个企业销售额接近2000亿元,二者近两年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接近30%。考虑到2012年以来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若以销售额年均增长15%的保守增速估计,到2020年我国零售百强中,将有2家企业销售规模达5000亿元的超大型零售企业。
2011年零售百强中销售过百亿的企业达到55家,比2010年增加10家,增幅高达22.2%,比2010年提高3.8个百分点,超百亿企业数量加速增加。
从2004年到2011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中,销售过百亿的数量由15家增加到55家。2011年也是自2004年以来首次超半数企业销售过百亿元。
(三)零售百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1.百强销售规模所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一步提高。
随着零售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增速和入围门槛的不断提高,百强销售总额不断增加,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加大。2011年百强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20121.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9%,比2010年提高0.3个百分点,是自2006年以来的次高比重。
2.排名前10位和后40位占比有所提升。
从2007年以来零售百强前10位企业销售额所占比重来看,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占比出现下滑,达到近几年最低占比,为46.1%;2010年占比虽有所恢复,达到47.1%; 2011年前10位企业销售占比为48.3%,比2010年高1.2个百分点,前10企业销售占比连续两年提高,基本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高出2008年0.3个百分点。
前10位企业中,销售额过千亿的前4位企业销售占百强的比重达到32.5%,比2010年提升0.9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零售企业大规模化趋势有所凸显。
2011年零售百强企业中位居榜尾的后40位企业销售占比有所提升,2011年占比达到9.8%,比2010年提高0.9个百分点,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占比。2011年排在第20到第60位的企业销售规模占比为41.9%,比2010年降低2.1个百分点。零售百强企业出现两头规模占比加大,中间规模占比缩小的态势。
后40位企业销售规模占比较快提升,主要原因是后40位企业销售规模增速大大高于整体水平。从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前10位企业销售规模比2010年增长24.0%,低于百强整体规模增速3.1个百分点,第11到60位销售规模比2010年增长15.0%,低于百强整体规模增速5.9个百分点。后40位企业销售规模比2010年增长34%,高于百强整体规模增速13.1个百分点,比前10位企业规模增速高10个百分点。
后40位企业销售规模增速快速提升的原因:一是百强入围门槛大幅提升;二是后40位企业多为区域性企业,近年来借助良好的发展机遇,规模迅速扩张,新增加的10家销售规模过百亿元的企业中,有6家是区域性企业。
(四)过百亿企业跨区域发展趋势明显
2009年之前,我国零售百强销售过百亿的企业,区域性企业较少,从2009年起借助“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农超对接”政策的实施,我国区域性零售企业快速成长。2009年销售过百亿元企业中区域性企业达到20家,比2008年增加6家,2010年达到24家,数量占比达到53.3%。
从2011年零售百强55家销售过百亿的企业区域分布来看,区域性企业有26家,跨区域企业有29家。自2009年区域性企业超出跨区域企业之后,跨区域企业数量首超区域性企业数量。
2011年新增加的10家销售过百亿元的企业,有4家是跨区域企业,与2010年新增的7家企业中1家是跨区域性企业相比,新增销售过百亿元的企业中,跨区域企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这表明,随着我国零售市场的发展,跨区域企业销售规模扩张优势凸显,未来区域性企业的跨区域扩张需求将会增加。
(五)超市业态发展速度放缓,以百货为主的多业态快速发展
1.多业态经营企业数量仍占近60%。
自2008年零售百强企业中多业态企业首次超过单一业态企业以来,近几年入围百强的零售企业一直以多业态经营为主,数量占比维持在60%左右。2011年零售百强企业中,单一业态经营的企业有39家,比2010年减少一家;多业态经营的企业有61家,比2010年增加一家。39家单一业态经营企业销售额占百强企业销售总额的38.0%,比2010年略微减少1.3个百分点。
2.超市业态发展速度放缓。
从零售百强企业的业态分布来看,超市业态企业发展速度近两年来持续放缓。2010年超市单一业态和超市+便利店为主的多业态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速度相比其他业态较低。在此基础上,2011年超市业态发展速度进一步放缓。2011年,超市单一业态企业有8个,比2010年减少1个;超市+便利店为主的企业有15个,比2011年减少1个。2011年超市单一业态企业销售额比2010年减少42.8%,超市+便利店为主的企业销售额比2010年增长8.5%,增速相对上年分别放缓56.6和5.6个百分点,与零售百强整体20.9%的增速相比,放缓更为明显。
造成超市业态发展速度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近几年随着我国超市业态的快速发展,市场几乎饱和,再加上超市经营模式十分相似,竞争十分激烈,销售规模增速放缓;二是,外资超市在我国超市业态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零售百强超市企业中,外资占据54.2%的销售份额,2011年外资超市销售增速放缓直接导致零售百强超市业态销售增速放缓;三是,近几年,我国食品价格持续高涨,2007—2011年间,食品价格上涨了54.9%,再加上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影响消费者对食品的消费。而超市销售占据超市较大份额,消费者对食品购买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超市销售额增速;四是,近两年实行的预付卡管理制度,抑制了超市发卡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超市销售增速。
3.以百货为主的多业态快速发展。
近两年我国商业街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各地不断掀起商业街、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建设高潮。与之相配套的百货商场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商业街建设的百货商场一般集吃喝玩乐和购物消费为一体,吸引大批客流,获得良好销售业绩,带动我国百货行业由单一经营模式向与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甚至是购物中心模式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新建和扩建以及通过并购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经营的百货企业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1年以百货为主的多业态发展速度加快。2011年零售百强企业中,以百货+超市、百货+专业店、百货+购物中心等为主的多业态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为44家,比2010年增加4家,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3.4%,增速比2010年加快19.3个百分点,高于零售百强整体增速10.9个百分点。2011年零售百强中,百货单一业态企业数量为17家,比2010年减少2家,销售额同比增长18.7%,比2010年放缓31.4个百分点,增速比以百货店为主的多业态企业放缓14.7个百分点。
(六)外资零售企业扩张方式呈现新特点
1.门店扩张速度大于销售规模扩张速度。
2011年零售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有22家,比2010年增加了2家。22家外资企业零售额合计占零售百强销售总额的17.9%,比重比2010年下降4.0个百分点。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1.3%,增速比2010年降低12.6个百分点,比百强企业整体销售规模增速低9.6个百分点。
但从外资零售企业门店增速来看,2011年零售百强企业中,22家外资企业门店总数比2010年增加20.7%,增速虽比2010年降低2.6个百分点,但比百强企业整体门店增速高9.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门店增速高于销售增速9.4个百分点。
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速放缓,门店却加速扩张,主要是由于外资经营战略调整造成的。 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崛起,已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零售企业紧抓难得发展机遇,开始向二、三线和中、西部城市进行“圈地”式扩张。
2.外资零售企业扩张步伐向二、三线城市深入。
近几年随着中国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二、三线城市发展零售业的优势逐步显现,一线城市由于市场饱和,以及人工、租金等成本较高,利润空间缩小,我国零售市场布局向二、三线城市延伸。外资零售企业紧抓市场发展趋势,新开设店铺向二、三线城市延伸,销售渠道下沉。以近两年新开店铺较多的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和TESCO来说,新开设门店中一线城市占比较小,近两年比重都在10%左右,三线城市占比大幅度提升。沃尔玛2010年三线城市新开店铺占比为45.5%,2011年上升到54.8%;家乐福三线城市新开店铺占比从2010年的12.9%上升到2011年的48.3%;大润发三线城市新开店铺占比从2010年的59.1%上升到2011年的76.2%;TESCO三线城市新开店铺占比从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53.3%。
3.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涉足新型业态。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十几年来,在规模扩张上已经取得显著成绩,近几年,外资零售企业在加速向二、三线城市布局的同时,也在积极尝试新型业态,主要表现在:
一是,涉足网上零售业。随着国内网上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外资零售企业也提高了对国内网购市场的重视,研究组建线上销售系统。家乐福网上超市“福到家”试点在北京、上海有序进行,目前已经进入到第二批试点,试点范围为广州和深圳,在一线城市已经全面展开网上零售;沃尔玛在积极研究网上超市的同时,在2011年收购网上超市“1号店”,使其网络化进城有了实质性突破。
二是,尝试建立生活体验中心。国内消费者生活档次的提升和传统超市业态竞争白热化,推进超市向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服务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外资零售企业TESCO在沈阳开设“乐购天地”,开创国内零售市场新业态———高端生活体验中心,提供购物、美发等日常生活需求。
三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进节能店。近几年,沃尔玛和家乐福对其门店进行节能改造,纷纷试点开设节能样板店,引导中国零售市场向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除此以外,外资零售企业在商圈建设、购物中心及城市综合体等方面也在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外资零售企业在华经营进入业态创新阶段。
(七)跨区域发展、扩展新业务仍是并购主要目的
零售业并购事件每年都会发生, 尤其是近几年,并购成为零售企业跨区域扩张的主战略。2011年零售行业延续并购扩张态势,并且行业并购事件更为密集。前7个月,中国零售市场并购事件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并购案例数和并购金额均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并购密集高发,一方面与小型零售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增大有着重要关系,人力费用、房租等各项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使得零售企业销售额和毛利润同比下降,一些中小零售企业家不堪压力,“卖身套现”似乎成为合适的退路;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大环境下,国内零售市场发展良好,外资零售企业加速进入,通过并购一些企业,无疑是其快速占领一席之地的不二法门。
从并购特点来看, 进入新区域、扩张新业务是并购主要目的。2011年8月,沃尔玛入股1号超市,试水网络商城,弥补在华网上销售空白;华润万家成功以32.7亿元的代价收购洪客隆百货100%股权,目的是进军江西市场;海航商业并购乐万家和家润多,丰富业态种类,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展多业态;长春欧亚集团收购郑州百货33.8%的股权,进军河南市场,建设区域性商业中心,辐射河南周边区域。
二、零售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零售业发展经济环境预测
从经济周期看,1993年至1999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逐年下降,从1994年的14.2%,下降到1999年的7.6%;从2000年到2007年经济增长进入上行通道,增速呈现出持续加快的态势;从2008年以来的经济走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下行周期。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1.9%、10.3%、9.6%和9.8%;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经济增长下行趋势自2010年二季度起已经逐步显现。因此,2012年经济仍将延续下行走势。
从201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比2011年四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2011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9%,比2011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放缓4.1个百分点;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增速比2011年同期放缓22.2个百分点;出口增长7.6%,增速比2011年同期放缓18.9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8%,增速比2011年全年放缓2.3个百分点,比2011年同期放缓1.5个百分点。
为此,我们将调低之前预测的数据,将GDP增长速度从之前的8.2%下调到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调至15%。
(二)零售业发展趋势分析
1.大型零售企业面临转型。目前,零售市场发展面临着零供矛盾突出、零售企业功能异化、引导消费、创新消费能力弱化、人才培养的功能丢失、自身品牌形象难以提升、品牌竞争力难以提高、社会责任不强、企业诚信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年1月份商务部发布的《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从政策上引导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发展方式转型。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将进入转型发展的时期。
从联营、收取进场费模式向买断、扩大自营比重、扩大自有品牌转变;从注重商品转向注重服务、注重环境、注重功能配套转变;从注重门店数量的扩张向质量效益的提升转变;从依靠商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向提高自身品牌溢价、竞争能力转变;从同质化向特色经营转变;从简单模仿向打造特色企业文化转变;从单纯的打折促销向引领、创新消费转变;从区域型发展向全国型发展转变;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变。
2.大型零售企业将进入中速发展阶段。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环境下,我国经济在国家主动调控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约束的共同影响下,经济增长将进入减速、平稳发展期。居民收入增速随之也将有所减慢,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深入,居民消费也将加快向服务性消费转变。同时,经过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的竞相快速扩张,大中城市的门店已趋于饱和。因此,未来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的增长,将更多地依靠同店的销售增长,未来一定时期将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3.三、四线中小城市零售业竞争格局加剧。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发展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把扩张重点转移到三、四线城市。因为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持续深入,三、四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购买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零售业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竞争,一、二线城市的优良店铺位置资源已近枯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同时近年来由于物价、房价过快上涨,造成一、二线城市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因而造成用工成本上涨、招工难等问题,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发展。从目前来看,零售企业向三、四线城市进军,近期内,主要表现为大型业态,如中小型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超市、大型专卖店等。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向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必然加剧三、四线城市的零售业竞争。
4.以资本为纽带的商业跨区并购将快速发展。从目前以及未来一定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环境看,我国以资本为纽带的零售业跨区并购将进入快速发展。其原因有三:
一是,许多大型零售企业的地域性优势已基本稳固,经济实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精力、有能力进行跨区域发展。
二是,政策上在积极推动。《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优势企业与金融业、制造业企业的融合,突破跨区域发展的瓶颈,采取多种方式整合商业资源,实现资本化扩张”;“研究解决连锁企业跨地区经营税收收入分配问题,落实连锁企业跨地区统一纳税政策”。
三是,机遇增多。在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商品消费增长速度减缓,物价上涨,用工成本上涨的环境下,一些零售企业经营的困难加大,为资本并购提供较多的机遇。
5.提高生活品质的各种新型零售业态适时而生。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人口、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80、90后上升为主力消费人群,我国1980年以后和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龄在 18-31岁的人口超过2.9亿。从消费结构升级发展看,已从开始从商品消费快速增长向服务消费快速增长转变;从消费方式看,消费者将更加注重便利、环境、体验、服务等;从世界零售业业态和服务方式的发展历史看,其主要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发展而发展,其不变的核心是满足消费者消费方便、消费便宜的需求。因此,上述我国经济、社会、人口、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必将促进以提高生活品质的各种新型零售业态适时而生,主要将表现为零售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融和的业态,以及以新型服务方式面向特定人群的零售业态适时而生。
6.网上购物快速发展中呈现新变化。从未来发展看,我国网上购物将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将不断出现新的变化。
一是,在基数不断扩大,市场进一步规范、税收政策完善、与实体店价格差距缩小,以及经济、消费增长速度减慢的环境下,发展增速将逐步减慢。
二是,网上销售的价格与实体店的差距缩小。
三是,越来越多的实体店零售企业开展网上销售,短期内将主要以网上展示、宣传服务、销售过季商品为主,随着发展,将调整商品结构和品类管理模式,实行网上和实体店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网上销售。
四是,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零售商更加注重提供服务,如:商品比价、网上模拟试穿、试用,以用不同环境下的穿戴、使用的模拟效果等。(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 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