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专家呼吁管制“网上通道费”和“恶性价格战”

来源:中商联专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1-10

中国商业联合会近日发布了“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该研究预测项目已持续十年,汇聚中国政、学、研、商各领域上百位专家的智慧成果,对中国商业领域及相关产业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和引领价值,每一年的展望内容都在海内外受到广泛关注。

在本届“十大热点展望”中,网络购物引发了评审专家们的普遍关注。评审者在“十大热点展望”中提到:网络购物将延续其“火爆”走势,但同时认为网络零售中的一些不良经营“习惯”需要反思和规范。

在国内各种零售业态的成长性上,网络购物已连续多年保持第一。2012年网购强劲增长的势头得以延续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字显示,前三季度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已超过2011年全年总额,达到80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而1111日的“光棍节”网上促销,仅阿里巴巴(包括天猫商城和淘宝网)一天就实现交易额191亿元,相当于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2011年全年的销售额。

从发展势头看,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出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市场交易规模超过一万亿元;二是网购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5%。实际上仅阿里巴巴一家在1130日就已完成一万亿交易额,而这个数字已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35%。网络销售的持续“火爆”,既与网络用户规模扩大有关,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截止20126月底,中国网络用户已达到2.14亿人,同比增长23.7%;也与中国网民的网上购买行为更为频繁有关,普华永道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频率是欧洲消费者的4倍,是美国和英国消费者的近2倍;还与内销和外销增速放缓后网店增加有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年中披露说,已有59家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开出了超过70家网店,其中,今年以来销售疲弱的百货店占26家,比重最高;鉴于2012年出口订单大量减少,不少出口厂商在转销国内市场时,通过开办网店行销往往成为重要选择,一些在义乌做服装的厂商甚至同时在京东商城、当当网和一号店开有网店。此外,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国际购买力的提升,以及随着食品安全事件和同一种商品国内购买价格高于海外等问题的“曝光”,向海外购物网站订购商品逐渐兴起。这种被称为“海淘”的网购方式,已成为许多人购买奶粉等食品和某些种类物品时的首选。

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的网购增速是世界各国中最快的,2013年,网络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上升到6%以上。同时,网络购物对中国传统零售和批发业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有可能引发新的划时代的商业革命,这将对实体商业的未来产生全方位的、极为深刻的影响。专家还指出,中国网络购物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好的商业“习惯”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担心。

首先,仍是消费者抱怨最多的商业失信现象。这个问题年年都有影响恶劣的重大事件出现,时时都在侵害着消费者利益,虽然政府多年来力加整治,但大环境似乎仍无好转。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察数据表明,2012年上半年接到电子商务投诉58613起,与往年相比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增加。此外,与实体店相比,在网上购物更容易遭遇“陷阱”,而消费者“落阱”之后维权则难上加难。

第二,出现了与实体大型零售店十分相似的“食利型”赢利模式。目前,交“进场费”和按销售额计提“扣点”已逐渐成为本土电商平台的“行规”。如 QQ 商城从20123月起采取了“平台使用费+交易佣金”的收费模式。服务费每个网店年费6000元;交易佣金按照“销售额*类目费率”计算缴纳金额,不同大类商品的费率在0.5% 5%之间。天猫、京东商城、当当网等均采取了这类“年费+交易佣金”的模式。有专家一针见血的指出,所谓平台使用费其实就是网上的“通道费”,而交易佣金则是网上的“销售扣点”,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苗头”。这些在零售实体店中政府正在清理整顿、企业也在反思的行业“陋规”,正在网络平台上大行其道。

第三,恶性价格战愈打愈烈。近年来,国内网购市场上价格战的力度要远远大于改善服务的努力,2012年网购领域爆出的最大丑闻当属家电商品的电商价格大战。这场由京东商城董事长刘强东挑起的恶性竞争,不仅使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商线上线下的店铺全部卷入,而且事后证明,所有“参战”商家都做了一些误导消费者的“假动作”。例如,先调高价格再打折降价;“打狠折”的商品却没有可供之货;声言价格最低的商品,却在其它商家找不到比价的品种等等。这场电商价格战以闹剧高调开锣,以悲剧黯然收场,涉及的企业京东商城、国美、苏宁等将面临国家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第四,不惜亏本“烧钱”买流量和销量的经营思路。据业内调查,绝大部分电商平台多年来均处于亏损状态,即所谓“十电九亏”,而且随着业务量的扩大,亏损金额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电商平台与支持其运作的风险投资基金都幻想着做大流量后通过“上市”

回本赢利,既使一时无法上市,至少也可以用流量和销量吸引眼球,从社会再度融资以维持运营。为此不惜大手大脚地“烧钱”打价格战,意在消灭一切对手后独占市场,并取得股票上市的资格。

专家指出,国内的电商平台应当认真反思为人“诟病”的种种不良经营“习惯”,避免把网络销售这类最有前途的现代交易方式引上“邪路”。一是电商平台的经营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显而易见,在2012年的电商价格大战中,某些当事人的提法和做法明显违反了多部法律。如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和《价格法》;价格上的诸多“假动作”违反了《价格法》;电商平台并未买断供应商产品,却不经协商擅自宣布降价,则可能违反了《物权法》和《经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等等。

二是某些电商平台,一定要汲取目前大多数大型零售实体店赢利模式的教训,不要再把各种不规范收费和“千店一面”从“地上”搬到“天上”,从而招致政府严厉的清理整顿。电商必须要严格自律,处处事事以诚信经营取信消费者和供应商。

三是要秉持理性的商业思维,保持清醒头脑和平和心态,经营行为和竞争行为不要走极端。例如不惜“烧钱”打价格战,以连年亏损做大流量规模吸引“眼球”,以此作为 IPO(首发上市)的进身之阶,就是极不明智的。试想:一个从开办就一直亏损的企业,即使销售做的再大,又有哪个国家的有关当局愿意批准它上市?退一步说,即使上了市又有谁敢于持有它的股票?

附:“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内容

热点一:中央政府赋予流通业重要战略定位,一系列产业导向及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热点二:国内市场总体保持旺销态势,消费扩大的基础条件继续改善

热点三:网络购物延续“火爆”走势,经营“习惯”需要反思和规范

热点四:涉及流通业的两项税收改革政策出台,将助推行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热点五:大型零售企业加快自营模式探索,发展商业自有品牌将成为切入点之一

热点六:中小型商贸流通主体发展环境有所改善,政府多样化的扶持措施渐成体系

热点七:内外资零售商在华竞争呈现新格局,重视单店绩效的时代到来

热点八:农产品流通“提效降本”多有突破,“短链”流通模式成效初显

热点九:批发市场进入转型期,整合升级呈现一系列特点

热点十:商业地产总量过剩与结构失衡并存,物业房租持续猛涨成为商业企业沉重负担

热点的产生,严格遵照既定程序和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具体评选过程中,首先组成专家评审组,组长由中商联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黄国雄教授和中商联专务、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海飞研究员共同担任。专家评审组在初步划定热点范畴和具体问题后,提交给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160多位委员,征求意见、建议并做进一步修改,最终形成“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同时,中国商业联合会还邀请相关专家撰写了相应的评述报告。

专家评审组成员包括:中商联副会长兼专家委主任刘建沪,中商联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专家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傅龙成,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张家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兴洲,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则,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流通战略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张育林,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中商联副秘书长、信息部副部长曹立生,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业研究所所长赖阳,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运行处处长张豫军,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应用促进处副处长白海龙,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企业发展处副处长赵涛,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原司长张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中国商报社总编助理胡斌,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办公室主任白冀民,IBMG国际商业管理集团副总裁曾令同,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副总裁林诗慧,专家委副秘书长、中国商贸杂志社常务副社长郁迪,专家委副秘书长曹进堂、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研究经理陈素贞等。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介绍,热点中文版发布之后,活动协办单位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同时会向香港及海外媒体、商界人士发布英文版。本次活动得到中国零售业专业智库IBMG集团的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