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1-25
11月24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社联合主办的“2016(第四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商联原会长张志刚,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贺铿,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等领导出席大会并与来自大商集团、三胞集团、京东集团等不同业态商贸流通企业的代表展开交流与分享。
本届大会为期三天,以“新供给,新经济”为主题,围绕商贸流通行业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话题,全面解读中国商业不断砥砺前行的新动能,展现推动中国商业创新发展的新力量、新思路和新模式。
张志刚表示,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学习追赶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各种业态、业种异彩纷呈,社区店、便利店、无人值守购物方式迅速成长,农超对接、产销直供等“无缝对接”新体制使产品质量有保障,安全可追溯,流通成本大大降低。“多渠道,少环节”的商业理想在开放与竞争中成为现实。我国商贸流通业已成长为我国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形势,我国商贸流通业仍有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
张志刚指出,当前我国商业城乡差距、东中西区域发展差距突出,地域跨度大、生产力水平不均衡、消费水平参差不齐。大众化消费仍是主体,消费升级趋势在东、中部和城市表现突出,其它地区尤其贫困地区仍然相对落后,供给侧商品与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结构还很不适应消费逐步升级的需求。
我国商贸流通业与自己纵向比进步快,与发达国家横向比差距大。以美国为例,我们按当前发展速度,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可能在2018年超过美国,但那时我们的人均消费水平仍然仅仅是美国的1/4至1/5之间。此外,在法治、诚信、市场监督以及商品的种类、数量、品牌、食品安全水平与服务方面,差距仍然不小。创新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张志刚说。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就当下转型升级之际的经济形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转型升级就是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大力推行新经济、新产业发展,主要是包括信息产业和智能化的制造业,还包括现代化的农业和现代化的服务业。而产业结构要高端化,核心的问题是创新,创新当中最主要的是技术创新,比方说互联网的使用,在流通当中的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这毕竟不能解决最根本、最实质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问题,不能真正地在实际经济生产力提高方面发挥根本的作用,所以说创新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技术创新。
姜明会长在大会上致辞。他说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上周我们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使创新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那么和广大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创新就可以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1%,凸显了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这个成绩的取得,与我们的商业创新实践密不可分,目前在我国商业行业中,新的业态正在不断地涌现,新的动力正逐渐强化,这都是可喜的变化。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明确了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九项主要任务,其中指出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为企业创新转型提供技术、管理、咨询、信息等一体化的支撑服务。中国商业联合会连续四年与中国商报社共同主办中国商业创新大会,这正是我们行业商协会为企业创新转型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希望与会的企业都能够有所收获。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就实体零售的转型升级分享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观点。她表示,目前实体零售的转型升级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尽管实体零售在引导消费、扩大生产、惠及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实体零售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一方面是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特别是电商企业的蓬勃发展,对实体零售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尹虹表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实体零售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经济结构从原来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进行调整,零售业本身也是和宏观经济紧密相关,零售业要适应和引领经济的新常态,就必须要进行创新,也就是要通过创新来转换发展的动力,培育发展的新动能。作为零售业来说,特别需要在服务、理念、模式、技术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会上,三胞集团乐语总裁朱伟在谈到当前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时也指出,我国零售业经营商品过度雷同,产品和服务都缺少特色,而同一行业、同一城市企业数量过多又导致竞争过度。在消费需求相对稳定时,以价格为唯一竞争手段的企业无法获取合理利润,导致生存难。其次,中国零售业经营过于粗犷,都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缺少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大幅提高的新时代,消费者已经从单一的物质需求演变成多元化精神需求,商业体要真正因客而变,变得更好玩。“我认为,更新奇的商品、更智慧的运营、更好玩的门店一定会成为未来零售业的发展方向。”朱伟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我国入世15周年。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WTO)成员,截至今年7月1日,中国入世保护期到期,中外企业重新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深入探讨和总结入世15年中国商业领域创新实践的宝贵经验和成就,本届大会还特别举办了“中国商业入世15周年圆桌会议”,邀请中外资零售企业代表参与讨论,共话零售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加入WTO以来,外资零售的进入,改变了过去以百货为主的零售业态格局。本土零售企业在与国际巨头的模仿、学习和竞争中得到提升,一批优秀的本土品牌得到市场认可。在张志刚看来,加入WTO是我国从自主开放走向制度化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标志,也是市场从主要靠“血拼价格”转向恰当的性价比、依法竞争和优质服务的必然路径。从产品销售到品牌经营,高品质、高品位及以人为本的经营文化将是未来我国零售业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在本届大会上,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和中国商报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后WTO时代 中国零售业发展方向》研究报告,在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建立“出口+服务业”的双引擎增长模式进行了深入解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指出,零售企业应坚持文化自信,深耕国内市场,构建诚信环境,创新出更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商品、服务和业态。
作为最先对外全面开放的领域,中国商贸流通业特别是零售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和学习中不断成长,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之路也经历了风风雨雨。
上世纪90年代,消费需求旺盛、商业地产快速发展以及相对规范的组织架构和企业管理,赋予了包括家乐福、沃尔玛在内的外资零售巨头极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电商快速崛起、租金及人工成本压力逐年增加,外资零售企业与本土零售业一样遭遇挑战。近期,华堂商场、百盛、玛莎百货相继关店也再次引发了业内对外资零售在华生存状况的关注。
与会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价格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商品能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才是关键。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也推动了制造业近年来的迅速蜕变,从追求卖掉库存,向柔性化个性生产保证低库存甚至是零库存转变,从B2C的大规模制造模式走向C2B的智慧化自我改造。制造正从追求规模化、标准化,迈向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
如何以消费升级的视角把握制造业的转型?如何从生产端的改变,跟随供应链的轨迹思考零售端的迭代?转型升级大潮下,不同行业的企业如何抓住新机遇?
在对话环节中,王府井集团电子商务公司副总经理刘春吉表示,王府井现在也面临一个转型期。“我们转型包含几个方面。第一是业态上的创造,王府井之前都是百货,但现在我们增加了奥莱、购物中心、超市四大业态均衡发展。其次,从城市的发展战略来讲,也是以城市为核心去打造本地生活服务的战略。再者,从渠道上来讲也是建立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战略发展的目标。总体还是围绕消费者进行的转型。”
据悉,本届大会以零售业为起点,聚焦上下游产业特别是制造领域,通过对零售和制造业的创新案例的解析,为不断探索求变的零售业和消费市场打开一个新的观察窗口。同时,消费者需求和习惯的改变,也正让制造企业更加向最终用户靠拢,来自零售端的创新能量也将呈现出更多消费场景的变化。
大会评选颁发了“中国商业入世15年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商业入世15年最具影响力企业”、“2016中国社区商业十佳品牌”、“2016中国商业创新领导品牌”等四大奖项。
为表彰在商贸流通及相关行业的创新中作出杰出贡献、引领行业变革的优秀企业与个人,大会评选颁发了“中国商业入世15年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商业入世15年最具影响力企业”、“2016中国社区商业十佳品牌”、“2016中国商业创新领导品牌”等四大奖项。
此外,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25日召开的首届中国社区商业论坛、移动互联创新发展论坛、2016中国直饮水大会、招商发展与投资论坛、区块链发展与商业应用研讨会、素食产业的未来与发展等系列活动将分别围绕各自相关领域进行研讨,关注移动智能设备发展前景与发展瓶颈、智能产业的创新命脉、移动智能设备的售后问题、净水市场和净水消费的升级以及从投资的角度看不同产业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