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会员之窗»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和谐企业 心态为要――关于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9-03-26

【来源:中国商业联合会会员部】

和谐企业是社会主义和谐杜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怎样围绕构建和谐企业,正确理解心态问题的“首要”和“需要”,充分认识调整心态的“必要”和“重要”,努力转变观念,切实把住关键,敢于开拓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对于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能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杜会,都具有非常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一、以“心态为要”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和谐企业

所谓心态,是指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是人内存和外表的和谐统一。

从心理学研究角度来看:“心态为要” 中的“要” 应有首要、需要、必要和重要等含意。“首要”是指和谐心态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条件,只有心态和谐,才能达成企业和谐;“需要”是指心态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种成因,成事需“天时、地利、人和”,心态在这里就是“人和”;“必要”是指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动态过程协调中,必须心态维系平衡,保持总体结构的稳定;“重要”是指在构建和谐企业诸因素中,心态相对重要,它决定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形成和发展。

从中华传统文化上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深谙心态和社会的关系。如孔子《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既对和谐心态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了正确阐释,又指出了从和谐心态走向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古代儒家强调“和为贵”、“知和而和”;道家倡导“知足”和“不争之德”。中华传统文化中重“和谐”的价值理念,强调和谐有序,注重建立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的思想道德体系,进而达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去构建理想社会。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把“心态为要”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中之重,完全符合“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存在具有巨大反作用力”的科学观点。心态既属于意识范畴,也是形成意识的心理源泉,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意识,围绕构建和谐企业去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心态为要”才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心态为要”决定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和行动的取舍,决定着“心态效应”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最终决定着构建和谐企业的成败。

二、当前构建和谐企业两类利弊心态的分析

(一)利于构建和谐企业的八种心态。

1.积极。积极的心态是一种上进进取的心理,是坚定人的信念和主动精神的动力源。这种心态习惯看到的是事物好的一面,遇事总是为成功找方法,而不是为失败找借口。人有积极的心态,才能充满热情向往,坚定必成信心,焕发主动精神和无穷的干劲。

2.正直。正直的心态是一种明辨是非、坦诚处世的心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既涵盖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凝集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这也是正直心态的灵魂,构建和谐企业就应该按照 “八荣”的要求,强化心理修养。

3.学习。学习的心态是一种虚心求知的心理。如今互联网时代为学习求知创造了极为便捷的条件,啥用搜索引擎必能查出结果,想学啥都会有收获,随着信息科技发展和电脑普及推广,如今的学习已是传统钻书堆、靠实践摸索无法比拟的。

4.感恩。感恩的心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没有周围的一切就没有你的存在。感恩就应感恩一切,包括坎坷、困难甚至是自己的敌手,因为它们磨练了你的心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痛苦和不幸,能够引导人们进入真善美的高尚境界。

5.付出。付出的心态是一种“吃亏是福”的心理,也是“舍得”关系。舍就是付出,结果也是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愿付出的人,总是省钱,省力,省事,最后把成功也省了。只有付出才会得到回报,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付出越多回报自然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