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商联专家委 发布日期:2015-02-16
1月8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社共同评选的“2014中国十大商业新闻”在京正式揭晓。从消费需求进入新常态到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加速,从网络零售继续保持高增长到零售企业密集并购重组,这些反映商业流通业跳动脉搏、折射行业发展历程的新闻事件注定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一、
消费需求进入新常态,消费成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等九大方面阐释“新常态”所呈现出的特征。会议指出,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8.5%,比投资贡献率高出了7个百分点,是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驱动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也是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的表现。
二、国务院发文促进流通发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加速
2014年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部署内贸流通在现代流通方式、流通基础设施、流通领域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会后,商务部在内贸流通重点领域推动六项“专项行动计划”并广泛征求意见,将围绕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条主线,加速推进《意见》尽快落地。
在研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同时,商务部已经初步确定了上海、青岛、广州、南京、厦门、成都和黄石市等7个城市,开展地方改革试点,试点工作将采取自上而下指导与自下而上突破相结合的方式,地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改革的任务,在重点领域进行突破,为全面推进流通改革提供借鉴。
三、“一带一路”战略全面铺开,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2014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一系列出访活动影响巨大,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反响强烈。同时,我国推出一系列“一带一路”配套制度和资源:4月,我国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想;10月,亚洲21个国家签署了筹建亚投行的备忘录;11月在北京APEC峰会期间,我国宣布出资设立丝路基金。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6.1亿美元和80.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3%和31.5%。商务部下一步将从多方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抓紧制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经贸合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交通、能源、通信等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构建覆盖各国的基础设施网络;引导企业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力度,建立一批产业园区;进一步提高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四、外资零售企业扩张放缓、裁员关店,发力便利店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电商渠道冲击、租金压力等现实情况下,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粗略统计,仅2014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不含家居、电器)在国内共计关闭158家门店,远超2013全年35家的关店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关店企业中,外资零售企业关店数达118家,占关店总数的75%。在频频关店的同时,一些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开始大量裁员。
面对现实,一些外资零售企业纷纷瞄向了便利店。2014年11月,橘红色与黄色相间的“easy 家乐福”标识悄然出现在上海市闵行区,这是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在中国经营20年后首次开设便利店。无独有偶,依赖专业会员仓储式门店进入中国市场18年之久的德国麦德龙也于去年底在其上海普陀店旁边开设了“合麦家”便利店。大润发首家便利店“喜士多云超市”也于2014年 12月在江苏南通开业。
五、网络零售继续保持高增长,跨境电商风生水起
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网络购物增长33.3%;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55.9%。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11月11日当天的网络销售额就达到571亿元。5月16日、5月22日和9月19日,聚美优品、京东和阿里巴巴相继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完成上市。与之相比,传统业态增速回落明显,2014年前11个月,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分别增长6%、5.5%和4.2%,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4、2.8和6.4个百分点。
在网络购物继续高速发展的2014年中,“海淘”应是一大关键词,无论是淘宝、亚马逊等综合电商平台,还是母婴、化妆品等垂直电商平台都在积极开展跨境电商这项业务。美国第一大电商亚马逊在2014年8月宣布携手上海自贸区开通海外直邮中国业务,2个月后,美国第二大零售商Costco以在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国际开店的形式进入中国,紧跟着泰国最大财阀正大集团(CP)和日本综合商社伊藤忠也计划联手进驻上海自贸区做电商、卖日货。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4年底,我国个人跨境网购市场总量将突破2000亿元。
六、零售企业密集并购重组,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2014年零售业并购重组案例不在少数,零售企业纷纷寻找合适的机会与合适的对象进行并购突围。1月,三胞集团通过商圈网以约3900万美元的现金收购麦考林63.7%的股权;4月3日,前者又在在伦敦收购英国福来莎百货89%的股份。5月11日,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收购资金总额高达15.7亿元。 5月29日,华润万家成功收购TESCO乐购。10月,翠微大厦以近25亿元的价格收购当代商城和甘家口大厦的100%股权。2月初,百思买正式宣布将五星电器卖给佳源集团。12月22日,物美以1.4亿英镑(约合14亿元)收购中国百安居70%的股权。
与此同时,无论实体店还是电商都开始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步伐。2014年1月,大润发旗下“飞牛网”正式对外营业;3月,京东宣布与上海等15余座城市上万家便利店进行O2O合作,阿里巴巴以53.7亿元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5月,顺丰正式推出新一代便利店“嘿店”;8月,万达与百度以及腾讯合作成立一家电子商务公司;10月,步步高搭建“云猴网”大平台;“双11”期间,苏宁支付实现了O2O全渠道支付的融合;11月,大商集团旗下天狗网正式上线。
七、物流业上升为战略性产业,商贸物流发展受关注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指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并明确了三大重点领域、十二项重点工程、九大保障措施,从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为物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能。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下发后,商务部随后印发了《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努力使商贸物流成为内贸工作‘上台阶’的突破口”“为各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支撑”等意见。鼓励推广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模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计,2014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210万亿元,可比增长8% 左右;全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超过3.4万亿元,可比增长9% 左右。
八、商业地产面临过剩,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2014年12月23日,港交所近三年来最大IPO万达商业地产正式挂牌上市,也再次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在商业地产领域。据统计,我国现已开业的购物中心超过3500家,2015年将达到4000家,预计至2025年或将有7000家新购物中心建成开业,使中国各类购物中心总数超过1万家。新项目遍地开花,局部地区出现超饱和,竞争加剧及优胜劣汰、转型升级在所难免。
2014年,一些地方出现了社区购物中心,而这些购物中心已从商场的概念上升到社区的社交场所,从方方面面提升生活方式的功能。以购物为主的“购物中心”向以休闲体验为主的“生活中心”转型,成为商业地产运营者的共识。
九、餐饮市场逐步回暖,大众餐饮受追捧
2014年餐饮市场开始软着陆,企稳回升之势明显。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2591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7个百分点。其中,中高端餐饮近两年来正在经历行业大洗牌,中高端餐饮需求依然存在;大众化餐饮呈现了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未来成长潜力非常巨大。
2014年,商务部出台的《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的指导意见》要求:5年内,健全大众化餐饮服务体系,力争大众化餐饮占全国餐饮市场比重由当前的80%提高到85%以上。
十、自贸区战略加速实施,以开放促改革
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围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内容,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3个自由贸易园区。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商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