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商联专家委 发布日期:2014-12-08
中国的商业演进的非常快,别的国家百货公司走了100年、200年的路程,我们的百货公司走了几十年路程就完了,下一代体验式的商业确实是一个核心的模式。讲到电商,现在我们已经都进入了O2O的模式,就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从电商操作流程来看,它就是消费者、官方商场、线下实体店的结合,如果线下没有实体店,它也是有物流、配送、仓储的功能在的,这就是电商对于我们商业演进的模式。
在电商快速发展的冲击下,实体商业怎样应对?
2013年光棍节的时候电商一下子做了几百个亿,这些数字是当天发生的,但是它是长时间的积累,这个营业额涵盖的是全国在电商上的消费量,它并不是一个实体店,或者一个区域店的综合。它是一个以什么样的品类为主的消费。
在未来的商业上,我们的实体商业要跟电商进行的是一种合作,而不是一种竞争,电商能够满足的功能我们尽量不做它,对于电商不能满足的功能,就要加强它,比如说休闲娱乐这部分,突出环境的营造,这些是电商没办法给予的。对于购物场所和商场公共空间环境这部分,我们做好应对的话,应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希望在四个部分进行加强,做好体验式的商业。
第一个是环境的营造。通过园林式的景观设计、灯光的设计、绿色植被的设计、空间的设计,让我们的购物环境更加吸引到消费者,让他们从家里来到我们的商场。其实这个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大家为什么到了一定时候,到了周末也好,节假日也好,大家纷纷来到一些自然景观的地方,就是想换个环境。如果我们提供一个消费者日常就能够到达的舒适环境,对消费就是一个拉动。
第二个是商场的规划。原来的商场规划大部分是零售是零售,餐饮是餐饮,分块非常明显,这样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规划。如果要让我们的商业能够更加体现出体验性和互动性,我们建议是混搭的概念。
第三个是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季节性的装饰这些都起到对消费者引导的作用,内部空间装饰,包括一些东西摆设都是非常重要。
第四个是硬件设施。我们在硬件设施上欠缺很多,我们的商场基本都是一样的,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如何解决硬件设施的同质化,应该把每个商场设计成有自己的灵魂概念的东西,同时加强服务设施的配套。
我们看一个案例,上海的新天地,这种情景式的商业造成它的人流,既有旅行性人流,也有本地的一些客群,只有这样,它的商业才会有长久的前途。另外,骑鹅公社就是关注精神体验,它让你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有一种融为一体的感觉。设计的产品和你的喜好如果达成一致,我认为是精神上的一致,而不是简单的喜好,它是你的文化认同和精神高度一致,这样的业态我们觉得是非常好的。K11是把商业融于艺术,艺术是它的魂,商业是它的点缀,它把零售和餐饮进行混搭。在体验性业态,传统的我们不说,以文化、艺术、创意类为代表的值得大家探索。
蓝色港湾是我们操作过的一个项目,我们把餐饮和娱乐的业态大大加强,最终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经营效果。体验式的运营,要满足消费感受,推广活动、会员制度、新媒体平台使用等。大悦城在这方面做的很多,朝阳的大悦城也做的不错,他们光微信的会员粉丝量已经接近20万人。如果你的VIP会员简单是邮件登记,我觉得不真实,但是微信我觉得是最真实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感受得到的。
我个人觉得,未来的购物中心要迎合电商的冲击,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差异化的定位,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如果说在一个区域内,各个项目之间通过有机的整合,通过有次序的规划,共同把这个商圈做大,我认为大家都是多赢的局面;如果是搞竞争,最后可能是两败俱伤。在定位上错开以后,把商圈做大,做得有吸引力,这样跟电商的竞争就有优势了。
第二,转向品牌文化竞争,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也是我们与电商竞争的一个核心点,这一系列的互动都会给品牌带来个性的主张,这是很关键的。
第三,利用不可替代性的优势对抗电商冲击。电商有一些东西是做不到的,一些非标的,定制化的东西电商是做不到的,一些非标,高档的东西大家还是要眼见为实。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双方合作的优势,这些优势是我们跟电商竞争抗衡的优势,如何把它发挥作大,还需要在经营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
(盈石资产管理上海公司总裁 许大金,此文根据许大金在“零售·金融及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