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没有商业原则,就没有市场的公平性

来源:中商联专家委 发布日期:2014-12-01


——再论商业原则

    拙作《试论商业原则》一文在北京工商大学20136月学报发表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在今年第四期以头版转载,得到业界的认可。但我总觉得言有未尽,还想补充,强调几句。撰写“再论商业原则”发表,以求教业界同仁。

    坚持商业原则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商业社会地位客观需要,也是商业产业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如果说农业社会农民面对的是自然界,听天由命、看天吃饭、遵天命、敬鬼神、不误农时是它的生活准则,那么,工业社会劳动者面对的是冷冰的机器,追求的是速度和规模,遵守的是程序和流程,就是它们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在人人参与交换的今天,商业产业面对的是人、是复杂社会、不仅要面对广大的消费群体,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差别化的消费环境,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而且要面对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参差不齐的从业队伍,没有职工道德不行、脱离了共同的商业原则更不行。市场的公平性关键在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道德观念的增强,商业原则的恪守。

    我们的社会是商业社会、我们的时代是商业时代,商道即人道、商业即人业,以做人的原则,去从事为人的事业,这就是商业的本质要求,这是对所有从事商业工作人员的共同要求,成为处理市场种种现象的准则。也是在商业领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自主、自主交易、自由交换,按市场规律办事,是商业原则的最基本的内涵;等价,是对交易双方利益的维护和尊重,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根本保证;合作,是社会的主流,是共同发展的前提,商业基本职能就是通过流通,实现多领域、多方位的合作,为社会发展创造聚合反应;共赢,利农、惠民、益企、富国,这是社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的共同诉求。也是商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自由让渡”——自主

  自主商业原则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是对经营者利益的尊重和维护,是赋予交易双方最平等、最公平的权利。交易不自主,必然是对交易者的利益侵犯。与谁交易、交易的条件和数量,完全由交易自主决定,不受他人的操纵与控制,不设人为的障碍和壁垒,让交易双方自主选择、自由进行,让市场规律决定其利益取向。任何垄断或壁垒,都是违背商业原则,只能求得一时、局部的平衡,或暂时得益,没有解决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复杂的、多变的供求矛盾和发展不平衡。市场管理、对不法经商者的打击,是必要的,但只是治标不治本、治表不治里,只有经营者素质的提高,对市场规则、商业原则的遵守,变成自觉的市场行为,才是治本,才能从根本上建立稳定、安全、有序的市场秩序,也就可能从根本上维护交易双方的权利。

    维护经营者的自主权利,不等于国家不能发挥对市场调节作用,国家指导商品流通的任务是发挥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物资储备作用,二是在紧急事件状态对市场运行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三是对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犯罪行为的惩治作用。但不能用权力经商、权力统商和权力谋商等手段,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政府主管部门重在营造和谐、有序、安全的市场环境,让交易双方在利润均等化条件下,自主贸易。

  二、等价

  等价,是对交换双方利益的维护和尊重,是市场公平性的具体表现,既不是漫天要价,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在尊重对方基本权益基础上,进行讨价还价,寻找交易双方利益的均衡点。利润最大化是所有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共同诉求,讨价还价是市场上正常的现象,但以不能侵犯对方基本利益为底线,这就是商业原则的基本要求。

  等价不是绝对按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来衡量,它仅是一种标准,更重要的要物有所值,这个值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要依据供求变化,决定价格的走向,才能达到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的目的,必须承认物以稀为贵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任何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社会平均劳动创造价值,供求决定价格。

  第二,为我所好,为我所爱,偏好、特色、独一等心理状态,都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价格的取向。主观偏好,为我所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消费取向,我爱即我值。

  第三,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是构成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卖商品也卖服务,没有服务的商品是不存在的。商品价格必须考虑服务的形式、数量和质量。

  第四,在市场上可以漫天要价,也允许就地还钱,讨价还价是寻求双方利益的均衡点,以便人们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保证交换顺利、持续的进行。一要合理、二要合法、三要双方都能接受,货真价实,这就是商业原则,这就是公平交易。

    任何形式的欺诈、欺骗、欺弱都是对对方利益的侵犯,都是对市场公平、公正原则的破坏,也就违背商业的基本原则。

  三、合作

  这是商业的职责。分工从生产开始,合作以交换告终。“流则通、通则合、合则和、和则富”,不流不通、死水一潭,只有流通,才能媒介合作,促进合作、实现合作,有利于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和生产者的特长,促进社会集约式的发展,只有合作,互通有无,才能和谐,才能协调,才能平衡,才能优势互补,产生规模效益,集聚效应,产生更大的社会效果。

    在当前条件下,合作主要是通过商品流通,互相交换来实现的,建立和维持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是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商业原则的基本任务。长期合作、稳定的供销关系,远胜与短期的利润的追求。只有互利的合作,才能维持,才能持续,才能长期,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筑多种形式的平台,如批发市场、交易中心、展销会、交易会等,发展平台经济,促进多元化、远距离、跨时空的合作和交流,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在这里就必须发挥批发、零售及其各环节功能,发挥集聚、扩散、周转、撮合等多种作用,也就成为商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商业是合作的中枢,是合作的纽带,是合作的平台,坚持合作,促进合作,实现合作,是商业的职责,合则共赢,分则俱伤。社会没有合作就不能存在,交换不合作则两败俱伤。社会分工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交换、实现合作,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四、共赢

  这是合作的基础,是发展的条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利农、惠民、益企、富国,这是作为媒介商品交换,商业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衡量流通革命的基本标准。

    商场是赛场,不是战场,只有输赢之分,没有生死的差别。“强者发展,适者生存、弱者挣扎、逆者淘汰”,把自身利益建立在对方痛苦和死亡基础上的行为,都不是商业行为,是一种借商业之名,行欺诈之实,做的是一锤子买卖,在损害客户,损害合作者利益的同时,也就是损害自身的利益。

  共赢战略:

  第一,要利农,这是我国国情所决定,农业是基础,农民生活状况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商业在农产品流通中,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才能保证农产品流通有源、有本,永保畅通的渠道。农民利益是全国利益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全局的利益,关系到城市居民吃饭吃菜的问题。

  第二,商业是为人的事业,任何活动、改革、创新、都必须为广大消费者省事、省钱、省时间为原则,这是衡量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还是商业革命、创新发展的衡量标准。

  第三,企业要以一定的利润为条件才能生存、发展,微利、合法赢利,才能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第四,多方受益,必然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国家发展。

总之,做人要有原则,做事也要讲原则,市场的公平性在于交易双方人人遵守商业原则,用原则规范人们的行为,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安全和人民生活的稳定。讲商业原则,恪守职业底线,这是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人人参与交换,人人守则,才能建立和谐、安详的生活秩序,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复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黄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