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2017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之八-----农产品流通加速转型升级,订单农业风生水起

来源:中商联专家委 发布日期:2017-01-19

2016年,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变得更加多样,以产定销、订单农业、农产品电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出,给农产品流通带来新活力。

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

2016年可谓农产品电商的蓬勃发展之年,电商进村给不少农户都带来新的商机。自去年以来,很多地区都在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系列工程,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并催生农村电商经纪人这一职业,帮助农民在网络上销售产品。过去两年间,城市网购渗透率已近饱和的情况下,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纷纷把抢滩农村市场作为新战略。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1000个县里,已经建成25万个电商村级服务点,而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淘宝村达1311个,创造直接就业机会超过84万个。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在线经营企业和商户达100万家,预计全年交易额将超过2200亿元,占整个电商交易额的比重从4.6%上升到6.2%,增幅达35%。

专家指出,农村电商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是短板。目前除一些大型电商平台的自有物流体系以外,适合乡村特点的二级物流网络还未形成,总体表现为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建设滞后。此外,从全国来看,普遍存在农产品种类繁多,标准化程度低,多处于粗加工阶段;拥有质量认证的农产品企业较少,“三品一标”农产品更是鱼目混珠,溯源手段推广应用也不足。业内人士认为,农产品上行需要建立集品控、物流和设计研发、营销推广等一体的服务体系,目前尚未形成。2017年初级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等领域的商业流通将出现大规模的变革,单纯中间商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代之而起的将是农业互联网公司,物流网公司,农产品快递公司,专业农产品连锁公司及相关体验店。在农产品流通领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将催生诸多创业型公司,也将塑造一大批规模企业。

生鲜电商作为农产品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受到各类资本的青睐。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农产品交易规模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8%,预计到2018年可达11.2万亿元。而生鲜电商2015年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同比增长80.8%,预计到2018年可达2365.8亿元。生鲜电商的交易量目前仅占整个农产品交易规模的1%,发展潜力巨大,成为下一个风口。目前,生鲜电商们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淘汰赛,一边是关停、裁员和关店,主要服务于“长三角”的美味七七和壹桌网分别于4月和9月宣布暂停营业,一边是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巨头的进入与加持。有专家指出,生鲜电商的发展从盲目跟风进入到理性发展的时代,市场潜力依然存在。2017年将是生鲜电商们拼服务、拼供应链的差异化经营时代,生鲜产品品质和供应链管理是生鲜电商必须关注的两个问题。

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方式,目前每年有超过80%的农产品是经由全国4000多个农批市场进行分销。

然而,多年来农批市场里经营的客商基本都是以小农户、小商户为主,商家各进各的货,物流各送各的货,既浪费人力、物力、场地和运力,也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和城市交通拥堵。经营主体毋须在物流设施、技术和管理上有任何作为。尽管农批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但其在物流与仓储方面都长期滞后,生鲜农产品多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的形式为主,农产品损耗严重。电商的冲击加上人们消费需求的提升,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需要,甚至有不少农批市场难以经营乃至关门倒闭。由此,一些农批市场开始了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有的农批市场开始试水电商,或与一些电商平台如阿里、京东及其他生鲜电商进行合作,或干脆自力更生,自建电商平台寻求出路;有的农批市场淘汰了小商户,着力扶持大中商户,打造特色农批品牌,将其市场规范化;也有农批市场开拓新的交易品类,打造一站式农批服务,如北京的盛华宏林批发市场,今年就在其原有的粮油水产批发的基础上新建其蔬果批发中心。

2017年,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关键是如何做。专家认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020模式趋势已经明朗,应借助“批发市场+互联网”实现转型,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增加食品追溯功能,匹配仓储物流,实现电子化统一结算等。2017年及以后,农批市场与电商的结合会变得更加成熟,走向特色化、差异化之路,完全固守传统模式的农批市场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订单农业是指农户根据本身或其所在的专业合作社、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先行签定订单,然后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订单农业则为先找市场后生产,可以避免盲目生产,可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农业形式。

当前,“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为特征的订单农业,更是搭载“互联网+”的快车,与互联网逐步进行深度融合,给农业生产销售提供方便,为农民收益“保驾护航”。近年来,订单农业在全国多地盛行,为区域农业发展和地方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位于伊犁河谷西北部的新疆霍城县将订单农业发展作为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环节来抓,以订单合同促规模、以农产品品质拓市场,以订单农业增效益,其中惠远苗木公司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已与农户签订合同300多份,带动和辐射数千家农户致富;而在福建省连城县文亨镇,为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努力完善“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依托润丰食品、金土地食品等两家地瓜干加工企业,当地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将种植春地瓜的27户在册精准扶贫户组织起来,与企业签订产销订单,确保贫困户增产增收。

尽管订单农业目前发展得风生水起,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部分定单不能按期履约等诚信问题比较突出。此类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控的因素导致农产品减产,使订单不能如数完成或农民违约不卖给合同方;另一方面则是人为因素。防止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太小、太分散,容易出现“一哄而起”和“一哄而散”的现象,如此前发生的“蒜你狠”、“姜你军”、“向前葱”等情况。

专家指出,未来订单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会进一步深化,但仅靠互联网和订单合同仍然约束不了市场“疯狂”的跌宕起伏。2017年,要进一步解决好农民组织化问题,需发展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组织,把大部分农业生产者纳入到理性差异化的轨道,发展各种基地、合作社、农企等,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效协调供需之间的关系。

 

(执笔人:冉隆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