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商会动态

商会动态

张志刚:在第四届汉交会 暨中国中部市场联盟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3-12-20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体会

(2013年11月28日,武汉)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这是规划我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决定》指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深刻学习领会、全面认真落实《决定》的各项内容,将会开启我们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一、改革成就巨大,继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河山巨变,人心思改,成就举世瞩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从经济总量看: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518,942亿元,增长141倍。我国经济总量由当年的世界第十位,于2010年超过日本至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当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从发展速度看:1979年到2012年,3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从人均水平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78年-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81元增加到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当年增长16.2倍,年均增长8.7%。人均国民生产总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
——从财政实力看:1978年-2012年,国家财政收入由当初的1132亿元,增加到117,254亿元,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4.6%。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减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从外汇储备看: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外汇短缺国家到世界第一储备大国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十八位,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人民币不足1块钱。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外汇短缺迅速成为历史。2012年达到33,116亿美元,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决定》阐述了全面社会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社会改革的领导,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借鉴历史上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五位一体”的建设,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决定》是规划我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是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
二、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个现代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是中共中央《决定》的重要内容。
完善法制。我国国内贸易流通领域是开放度与市场化最高的领域之一,也是进步最快的行业之一。198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140亿元,2012年是210,307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是1980年的98倍。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设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市场监管、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制化和诚信的营商环境,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法治基础。
完善机制。我国消费品大约95%、生产资料大约90%的商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水、各种能源、交通、电信等价格应进一步改革;竞争性环节价格应放开;公共服务类价格应由政府管好;农产品价格影响全体消费者,重在完善机制,政府应积极调控,同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
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完善土地市场的重要举措。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产权清晰、符合规划、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允许有条件的设立民间中小型银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展普惠金融,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监管协调机制。
完善科技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完善要素市场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在各方面的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型人才茁壮成长机制。
三、迈向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新征程。
从计划经济年代到市场经济时期,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194个,实现成交额9.3万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的规模、质量、效率与活力是计划经济时期“一、二、三、零”市场体系无法相提并论的。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实现科学发展成为我们时代的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线,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促进消费正在成为拉动经济的更大动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致力于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城镇化步伐加快,服务业占比上升,结构调整提速,创新能力加强、经济活力显现。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的贯彻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将向着全面小康社会稳步推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商品流通产业未来发展作出预期和判断,深刻认识我国流通业在党中央《决定》的指导下出现的新形势,努力适应新变化。
——我国服务业会在近期成为我国三大产业中的龙头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将出现历史性的转变。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6%,仅比第二产业占比45.3%低0.7个百分点。今年1-9月,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7.6万亿元,高出第二产业增加值17.5万亿元大约一千亿元。目前,第三产业仍以高于第二产业的速度发展,包括我国流通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有可能于今年超过第二产业,并可能稳步扩大占比居第一的龙头产业优势,我国经济结构中最关键的结构调整,将出现历史性的转变。
——消费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大的动力。201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万亿元,约合3.3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同期4.9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二。若仍保持目前两位数增幅势头,在2020年以前,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考虑到我国扩大内需方针已经确立并正在实施,投资出口增幅有所下滑,城镇化步伐积极稳妥推进,三大动力协调拉动经济的局面已经出现,消费将会稳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更大动力。
——“全面深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深水区”改革的内在需求和本质特征。体制改革重于政策优惠,全面深化改革取代“单兵独进”式改革。十八大强调“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强调制度创新而不是一般的政策优惠,等等。在这些宏观决策指导下,为促进包括流通产业在内的服务业的更大发展,先后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营改增、放开贷款利率、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老36条等财政、税收、金融等配套政策。农超对接、工商直供、安全可追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制度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使流通产业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变了过去单纯依赖政策优惠的状况。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成为“深水区”、“攻坚期”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和本质特征。
——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将进入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将出现以下新特点:
(一)市场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东部地区市场将巩固提升水平,中西部地区市场在高起点上向地、县级城市拓展;城市、农村在消费品、农产品与生产资料市场方面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城市中心区市场向社区市场发展。
(二)流通体制发生深刻变化。
“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理想变成现实。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工商直供、产销对接、前店后厂、前市后厂等短流程产销体制,快速发展,实现了商品交换的“无缝对接”。流通体制成本大幅度下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制度成本降低使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三得利。
(三)供应链理念改变企业形态,服务宗旨使生产流通相互融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的理念和预言得到充分的实践和体验。制造商不再单纯地生产,商人也不再简单的做买卖。企业为消费者服务的宗旨使其向上、下游延伸,既竞争又合作,供应链理念改变了企业形态,使21世纪不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美国GE公司60-70%的收入来自服务。我国浙江物产、天津物产在金融业支持下,向上下游、国内外延伸,已经先后进入世界500强,位次逐年上升,企业做强做大,使规模化经营成为现实。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等改革措施全面推开后,随着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国服务”将有可能像“中国制造”那样成长壮大。

(四)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现代物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进一步成长,各种新型业态不断巩固发展。
我国在九十年代初期大胆引进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零售业巨头,实际上是引进了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新的流通业态、新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理念。“站到巨人的肩上”使我们大大缩短了学习赶超的时间。与“巨人”同行,使我们传统商业迅速进入到可以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肩的状况。虽然仍有差距,但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现代流通指标,如连锁率、统一配送率、物流成本等重要的质量效益指标进一步改善,折扣店、便利店、无店铺销售等各种新型业态将不断巩固发展。
(五)流通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4G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业的广泛运用,流通企业已经成为高科技的企业。商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是围绕商流开展服务的,借鉴国外“十家电商,九家实体”的现实经验,我国实体商店和电商会逐步走向相互融合的道路。要加快立法进程,平等征税竞争,引导电商“网购”从“血拼”价格创造“单日消费记录”,尽快走向成熟理性消费。要拓宽和丰富电子商务的内涵。我国已经有世界最大的“网民”群体,我国电子商务完全可以做到和高铁一样,起点高、进步快,起步不久,就站在世界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的最前沿、最高峰。
(六)地产商业创建了现代商业新模式,未来要防止重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源于建筑业的商业地产业跨行业发展,以产业链的方式,大规模地进入商业领域,使传统商业呈现出革命性的变化,形成了现代地产商业。地产商业与现代流通方式相结合,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生活,也迅速地改变着商业和城市的面貌。它作为增值地产,具有传统商业轻资产状况所不具备的资金能力,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商业一支蓬勃发展的生力军,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业发展新模式。
目前,商业地产的重复建设和乱象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据《参考消息》今年7月24日报道,美国克里思咨询有限公司对30个国家和城市进行调查后指出:建筑资产作为国家财富,包括公共和私有房产、住宅及商用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发电站及水、电气等基础网络。
调查表明,在首次公布的全球建筑资产财富指数中排名第一的是美国,建筑资产价值为39.73万亿美元。中国是35.4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研究报告预计,中国建筑资产将于明年超过美国,该公司预计到2022年,中国将累计价值75.7万亿美元建筑资产.届时如实现这一预计目标,中国比美国和印度加起来的数额都大。
报告提出警告,这样飞速发展将使中国未来建筑环境可持续性出现麻烦。这些建筑资产积累太快而且建在错误的地点,导致“鬼城”、“空城”和有场无市的购物中心出现。“建好了就会有人来”的预期和观点是有问题的。
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建筑资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286%,而国际平均水平是284%。这显示,认为中国投资过量的说法,并不对,至少现在不对。
克里思咨询有限公司还指出中国人均水平2.6万美元,排名第24,大大低于美国人均12.6万美元的水平。
该公司提供的数据和分析尚未经过核实,但是值得我们参考和深思。我国建筑资产总量已名列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低,发展潜力大。“总量仍应发展,局部已经过剩,结构应当改善”的现实状况,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国商业网点规划相关法规已呼吁多年,应尽早颁布实施。希望正在进行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地方要主动接受商务部和当地政府在规划方面的指导。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市场建设都存在边际投资效益下降的经济规律,要防止钢铁、有色、建材等部门重复建设的教训在流通领域出现。
(七)加快现有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
以商贸兴市的义乌小商品交易市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进行了五次软硬件更新换代,如今已成为闻名中外、世界级的小商品市场。依托产业、创新产业;完善功能,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内外贸结合,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网上采购;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等等,成为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现有已建成的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已达5194家,都应该不断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商业文化。
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既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初衷和出发点,也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和落脚点。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商业文化建设。毫无疑问,我们在生产力发展和商业现代化水平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目前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也实实在在地创造了现代经济史上以年均近两位数速度增长,持续35年的奇迹。我们还是世界上数千年以来,唯一保持历史文化连续不断的大国和古国。我们不应把悠久的历史当包袱背,也要珍惜和用好这笔绝无仅有的宝贵财富。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坚定自己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的发展既强调差别化、多样性,又主张学习和包容;既主张竞争,又强调合作;既主张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又主张“强不称霸”、“霸极必衰”;既主张“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又主张“富而好礼”、“富而不奢”、“合作共赢”、“家和万事兴”等等。我们要尊重和遵循在世界上具有共性的经济规律和商业文化,但未来能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保持竞争性与活力的,是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特有的商业历史文化。有鉴于此,我们对中国商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同志们:
武汉历史上就是“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通宵明”的商贸流通中心。这里区位优势明显,东西南北交通要道汇集于此。“九省通衢”的武汉完全有条件建成国内外一流的大流通、大市场。
实践证明,在西方数百年市场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西方经济学,已经不能科学解释当前世界和中国发生的一切经济现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应该加快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步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永无止境,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我国命运的关键,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我们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创新的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中去。创新,曾经引领过我们昨天的进步,引领着我们今天的繁荣,也必将继续引领中国商业的未来。
我们仍然要唱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路漫漫而修远,我们仍将上下求索,奋力前行,争取自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