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评比表彰

评比表彰

万典武:中国商业经济理论的开拓者

发布日期:2012-06-07

      1949年,28岁的万典武进入西南贸易部工作,1952年担任计划副处长。1979年任商业部商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开始专职从事商业经济理论研究工作。1983年取得研究员职称,1991年首批被评为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万典武对中国商业经济研究工作做出了诸多突出贡献。

  从剖析我国饮食服务业特点出发,提出了这一行业的改革思路:积极调整所有制,国营企业要实行经营责任承包制,小型为主,要适当调整价格和收费标准等。这些观点对饮食服务业的改革产生了推动作用。

  突破思想禁锢,否定商品供不应求的必然性。1980年对斯大林关于商品供不应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由此派生的各种说法提出了质疑,指出要按照商品供求规律办事,调整经济以发展生产、消除短缺,争取供需平衡,并对其必要性和优越性加以阐述。

  倡导商品流通的多种经济成分和多条流通渠道。从1980年4月开始,就我国商品流通应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的方针,先后发表了十多篇文章进行论证。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指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欠发达,只有实行多种所有制和多条流通渠道的商品流通模式才是合理。这些研究结论为实行“三多一少”的改革政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提出“市场球场论”。1980年,在一份内部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市场球场论”。认为:市场犹如球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就像运动员一样也要优胜劣汰。企业是球场(市场)的主体;球场(市场)竞争规则(政府、法律、法规)要科学透明,公平竞争;球场裁判(工商、税务等)要公平、公正。以后十几年,这个观点不断深化、完善,于2000年出版了《市场球场论》专著。

  探讨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模式的总体构思。1986年受商业部党组委托,主持研究《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在这个改革框架报告中,提出了“国家间接宏观调控下的商品自由流通”的体制性设计,概括为“四梁八柱”。就是以商品、经营者、市场、宏观调控等四个方面为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四大栋梁,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自愿让渡规律、企业经济利益主体、市场的培育完善、有形市场建设、政企分开等作为八大支柱。这一设想对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提出对国有商业企业产权制度、劳动制度改革的设想。改革开放以来,重视对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研究,亲自指导我国第一家股份制试点企业北京天桥商场上市工作。为推动国有商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完成了《商业企业股份制原理与实务》、《股份制—商业企业改革的选择》等专著。1988年在股份制姓资姓社的争论中,主持论证会对武商集团实行的股份制改革进行了充分肯定。1992年倡导成立中国商业企业股份制研究会,推动各地商业企业股份制试点。

  提出零售网点要合理布局。提出大城市应设置三级商业网,中等城市设二级商业网。很早发现并批评了各地大型豪华百货店的盲目发展,近年又提出城市开发要重视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并从国情出发,对购物中心、商业街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探讨政企分开,提出商业行政机构改革设想。1983年在《人民日报》上较早进行了关于政企分开的探讨,1987年又进一步提出了商业行政机构改革的“大、中、小”三种方案。1999年联系了28位老部长、司局长、专家学者向国务院提出了“内外贸合一”的建议,对各种不同方案分析了利弊,提出了完善措施。

  论证商业企业的个群关系和发挥商业企业的群体优势。主要观点是:城市商业的发展、商业繁荣区的形成以及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都是商业群体优势的表现。商业企业除在本地区形成繁华区外,还应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一联号或分支机构形式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群,发挥群体优势。

  此外,万典武还非常重视商业经济学科建设工作,做了大量的商业经济学科的基础建设工作。